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新时代大讲堂”活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

重温联合国成立初心 热议全球治理中国贡献

本报记者 李志伟

2025年09月20日08: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日前,以“80载同舟共济:联合国的使命传承与全球治理新路径”为主题的“新时代大讲堂”活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来自联合国秘书处和各国常驻联合国使团的代表、中外学者等200余人出席。与会人士认为,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重温联合国创立初心、维护联合国核心地位至关重要。中方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符合当今世界的紧迫需求,有利于推动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联合国作为全球治理核心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键”

  该活动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与中国日报社共同主办。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主旨演讲中表示,80年前,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让国际社会痛定思痛,联合国应运而生,全球治理掀开新的一页。从此,多边主义成为广泛共识,和平发展成为人心所向,合作共赢成为普遍追求。在这一过程中,联合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联合国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李军华表示,世界正面临旷日持久的冲突、日益加剧的债务困境、不断扩大的不平等鸿沟以及愈发严重的气候变化影响。“这些挑战跨越国界,亟须我们重振多边主义,深化团结合作,加强国际协作。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联合国作为全球治理核心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键。”

  新加坡学者马凯硕通过视频发言说,80年后的今天,联合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面对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与关切,当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强大、有公信力的联合国。人类共同生活在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地球村,必须加强全球治理,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强化联合国作用。

  美国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馆长、美国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外孙女嘉兰惠不久前应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她认为,这一盛大活动唤起人们对二战的记忆。和平并非与生俱来的馈赠,每一代人都必须奋力守护和平,并为之续写新的篇章。“铭记这段历史,能让我们看清人类团结所能创造的可能,懂得哪些价值值得坚守,也可以指引当下的政策制定:要着眼长远,而非追求短期政治利益。”嘉兰惠说。

  “中国推动全球携手应对21世纪挑战的努力卓有成效”

  随着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愈发突出。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聚焦“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这个时代课题,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既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也符合当今世界的紧迫需求。倡议指明了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的五大核心理念,阐明了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路径。

  傅聪表示,80年后的今天,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大行其道,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方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为加强完善全球治理进一步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倡议一经提出即引发国际社会热议,得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各方普遍欢迎。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迪玛·哈提卜表示,中国为推动南南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大贡献。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是中国支持南南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全球南方国家正积极探索务实合作路径,期待中国在推动相关合作机制落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将合作愿景转化为现实成果。

  李军华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始终是联合国应对全球治理赤字的重要支持者。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为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实现共同未来注入了动力。全球性挑战需要集体性解决方案。在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当下,加强国际合作尤为关键。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表示,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相辅相成,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助力全球实现共同向往的未来——和平稳定、提升民众福祉、环境可持续、社会公平正义。“中国推动全球携手应对21世纪挑战的努力卓有成效,并为之作出了突出贡献。”

  “助力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安全、更和平的世界”

  傅聪表示,中国始终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四大全球倡议各有侧重,并行不悖,分别从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个维度,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担当作为。

  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表示,四大全球倡议顺应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符合当今世界的迫切需求。“我们要共同践行四大全球倡议,治理为要,坚持多边主义,在共商共建共享中为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发展为先,坚持普惠包容,在共同行动中兑现‘不让任何一国、任何一人掉队’的誓言;和平为基,坚持‘同球共济’,在守望相助中加固安全堤坝;交流为钥,坚持美美与共,在文明互鉴中促进民心相通。”

  哈提卜表示,中国在脱贫攻坚、现代化建设、能源转型等领域经验丰富,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在互联互通、贸易往来、知识交流及创新合作等方面的联系。“近年来,中国提出一系列以需求为导向的倡议,有效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为各国企业拓展了市场渠道,创造了更多发展机遇。”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极化、多元文明交融且联系愈发紧密的世界,我们需要开展更深层次的文明对话。”马凯硕表示,要实现这一对话,关键在于学会彼此尊重、增进理解。“通过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助力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安全、更和平的世界。”

  (本报联合国9月19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0日 03 版)

(责编:任佳晖、宋美琪)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