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1—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57萬人

抓好民生保障,穩崗促就業(民生一線)

本報記者 邱超奕

2025年10月31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穩住經濟基本盤”“要切實抓好民生保障,多渠道挖掘潛力,加強穩崗促就業工作,促進重點群體穩定就業”。

  當前我國就業工作有哪些亮點?社會保障領域取得了哪些成效?10月29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舉行三季度新聞發布會,請有關司局負責人介紹相關情況。

  穩就業政策為企降本超千億元

  “1—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5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8%。9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5.2%,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崔鵬程說。

  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得益於就業政策持續加力——

  真金白銀加大就業支持。前三季度,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為企業減少用工成本1384億元,發放穩崗返還資金196億元,支持培訓等促就業支出166億元。延續實施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向14萬戶企業發放擴崗補助9億元,惠及60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優化調整技能提升補貼政策,傾斜支持急需緊缺職業(工種)。

  創業帶動就業激發活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7部門出台關於健全創業支持體系提升創業質量的意見,推廣“科技成果+創業”“產業發展+創業”“職業技能+創業”“民生需求+創業”等模式,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開展“一賽一展一對接”活動,吸引7146個項目報名參賽,促成創業項目意向投資25.1億元。

  重點群體就業精准施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召開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視頻會議,實施就業服務攻堅行動。組織求職能力實訓營,推進百萬見習崗位募集,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組織實施2025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各地共招募“三支一扶”人員4.25萬名,比中央財政支持招募計劃擴招8000余名,新招募人員已上崗服務。加強農民工穩崗服務,穩定農民工特別是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開展失業人員集中幫扶,提供“就業政策、培訓項目、市場崗位、招聘活動”4項服務。

  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累計參保超2200萬人

  社會保障方面,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9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74億人、2.48億人、3.04億人。1—9月,3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6.69萬億元,總支出6.04萬億元,9月底累計結余9.85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

  據介紹,今年以來,我國社保制度更加完善。人社部門穩妥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支持困難地區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擴大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取得積極進展,11家平台企業在17個省份接單人員被納入職業傷害保障范圍。截至9月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累計參保人數超過2200萬人,有效發揮了對職業傷害特別是重大傷亡事故的保障功能。

  社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完成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工作,重點向養老金水平較低人員傾斜。各地區調整增加的養老金已發放到位,惠及約1.5億退休人員。自7月1日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提高20元,惠及城鄉老年居民約1.8億人。目前,北京、吉林等13個省份在中央提標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本地基礎養老金標准。各地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幫扶政策,1—9月共為2015萬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返貧致貧人口、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

  社保卡功能持續拓展。截至9月底,全國持卡人數達13.9億人,覆蓋98.9%人口,其中11億人領用電子社保卡。推進育兒補貼通過社保卡發放,升級電子社保卡APP英文版,方便來華工作外國人使用。

  10月23日至29日,“社保服務進萬家”活動在全國開展,截至28日,已舉辦線上線下座談、直播、宣講等活動2萬余場,發放社保政策服務的各類材料600多萬份,直接參與群眾近千萬人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主任翟燕立介紹,各地社保部門走進社區、鄉村、企業、校園,聚焦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農村居民等重點群體,把參保登記、資格認証、待遇測算、轉移接續、工傷預防等高頻社保便民服務事項送到群眾身邊。

  “十四五”以來共頒布328個國家職業標准

  技術技能人才工作方面,今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頒布了應急救援員等51個國家職業標准。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翟濤介紹,國家職業標准是在職業分類的基礎上,根據職業活動內容,對從事該職業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作出的規定。

  發布國家職業標准,將對高質量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促進勞動者職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國家職業標准為勞動者明確了職業發展路徑,也提供了晉升職業技能等級的依據。在很多用人單位,員工的薪酬等級、崗位津貼等,都與職業技能等級直接挂鉤。制定國家職業標准,可以激勵勞動者不斷提升職業能力,增強職業競爭力,實現技高者多得。

  “十四五”以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建立完善國家職業標准開發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共頒布了328個國家職業標准。前段時間,新組織開發完成的農產品經紀人等95個國家職業標准正式向社會公示征求意見。

  翟濤分析,這批國家職業標准主要有3個特點:

  一是滿足新職業快速發展需求。新職業發布后,相關行業供需兩旺。人社部門加快新職業標准開發,這批國家職業標准中的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智能制造系統運維員等9個是近兩年發布的新職業、新工種。

  二是滿足重點領域急需人才培養需求。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一些新興領域的人才需求旺盛。人社部門加大了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職業標准開發力度。這批國家職業標准中,有37個屬於重點領域,包括先進制造類、數字經濟類、綠色經濟類、交通運輸與低空經濟類等。

  三是滿足民生領域緊缺人才培養需求。當前,養老護理、嬰幼兒托育、家政服務、生活服務等民生領域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社部門持續開發民生領域相關職業標准,這批國家職業標准中,有51個屬於生活服務類,佔比53.7%。

  據介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加快國家職業標准尤其是新職業標准開發速度,充分發揮其在培養培訓、評價激勵等方面的作用,惠及更多勞動者就業創業和職業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31日 10 版)

(責編:彭靜、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